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雨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人。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诗的第一句“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描述了雨过天晴后山水的变化,意味着即使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山水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美丽。诗人以山水作为象征,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关怀和希望,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国家的美好依然存在。
第二句“天路看殊俗,秋江思-人”,诗人通过天路和秋江两个景物,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天路指的是官道,表示诗人观察到了社会上众多的不公和世俗之风,感到忧心忡忡。而秋江则象征着忧愁和悲伤,诗人思念着被逼迫害死的忠臣。
第三句“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诗人通过描绘动物的形象,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朋友的失望。猿挥泪尽,暗喻诗人自己的忧愁和离别之痛,而无犬附书频则指的是在诗人困顿时,没有朋友来慰问和助力,使他感到孤独和失望。
最后一句“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故国的忧伤和对社会现实的痛苦。诗人的愁眉表明他内心的忧郁,长歌欲损神则意味着他愿意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内心的苦痛和对社会的期望。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山水和动物的形象,以及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展现了杜甫对于时代的关切和痛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的期望,同时也希望唤起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注。
yǔ qíng
雨晴
yǔ shí shān bù gǎi, qíng bà xiá rú xīn.
雨时山不改,晴罢峡如新。
tiān lù kàn shū sú, qiū jiāng sī shā rén.
天路看殊俗,秋江思-人。
yǒu yuán huī lèi jǐn, wú quǎn fù shū pín.
有猿挥泪尽,无犬附书频。
gù guó chóu méi wài, cháng gē yù sǔn shén.
故国愁眉外,长歌欲损神。